"陈耀成" 共找到影视: 13 部
灵琴新韵 3

灵琴新韵

  華裔鋼琴奇女子陳靈來自新加坡,是第一位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女性鋼琴演奏博士,也是全球第一位玩具鋼琴家。她演奏時拳頭、手掌、前臂並用,有時甚至用手伸入琴內直接撥鋼琴琴弦,像彈古箏或琵琶一樣。許多著名作曲家如歐美的菲利普葛拉斯、中國的譚盾、葛甘孺以及日本的佐藤聰明都特別爲她作曲。陳靈對音樂創作、大鋼琴、玩具鋼琴及狗兒的熱誠,將會令觀衆熱血沸騰,如 Time Out 所說:「即時的、震天駭地,比在體育館玩搖滾樂更厲害」。
  

情色地图 10

情色地图

蒙马特女书 2

蒙马特女书

  台灣青年女作家邱妙津二十年前在巴黎蒙馬特區自盡,遺作《蒙馬特遺書》於2014年由美國紐約書評叢書出版英譯本,此自傳體小說使她在西方文壇揚名立萬,迅速被譯為多種歐洲文字。
  邱妙津堪稱是華語文學史上,第一位公開同志身分,並以此為題材創作的女小說家;其首作《鱷魚手記》成為是臺灣女同界的「聖經」,並令邱妙津進而變為中港台的地下文學經典。
  本片鏡頭穿梭台灣、巴黎、紐約,追溯這位只享身後名的文壇彗星的生平,並探討她的文學地位──受訪者包括台灣知名小說家駱以軍、紀大衛、賴香吟,邱妙津著作的外語譯者、出版人、推崇她的歐美名家等。影片以尊重持平的態度討論同志文化、女同文學,而值得任何對華語文學在國際文壇的成就感到好奇的觀眾欣賞。

浩瀚一生李翰祥 1

浩瀚一生李翰祥

北征 7

北征

  兩百多名香港人在回歸前夕為了「苗圃行動」,由香港步行到北京,為中國貧窮地區的工程籌款。他們到 北京時距香港回歸中國只剩十九天,《北征》以此活動為骨幹,條縷香港回歸前夕形形色色的文化、社會、歷史的省思。步行者走過廣州、毛澤東故居韶山、鄭州、天安門,最後登上長城終點。追隨籌款者北上的同時,導演陳耀成的鏡頭橫跨中港美,凝視殖民地末日的歸去來:退隱加州的老報人羅孚、從紐約專程返港的修女/劇作家陳尹瑩、導演關錦鵬與同性運動者、編舞家黎海寧和他的「革命樣板京劇」、哲學家勞思光談毛澤東、環保人士、政客、民運人士劉山青等。英國著名影評人東尼雷恩斯 (Tony Rayns)盛讚香港導演陳耀成,精準捕捉香港面對歷史新里程的複雜心境。

康有为二三事 7

康有为二三事

  記錄片《康有為二三事》是《大同:康有為在瑞典》的外篇:追尋康氏在瑞典 的 Korsholmen (避島)的島上音容,他的瑞典戀曲及大同理想;探索他對 中國現代藝術誕生的貢獻;導演根據他最新搜羅的資料,推想康有為、毛澤東、劉少奇千絲萬縷的糾結,揭露造成《清宮秘史》的奇持命運的這一頁文革秘史。影片並 以一封康有為昔年給美國國務卿的,餘音繞樑的信作結。

大同:康有为在瑞典 10

大同:康有为在瑞典

  推動政改失敗後,改革派旗手康有為遭慈禧太后下令追緝,落荒逃到國外,終於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買下一座外島暫住,流亡期間卻仍心繫家國,冀望一天能回歸故土,建立他的中國大同社會。事隔一個世紀,今天旅美導演陳耀成(《情色地圖》)以這段鮮少受注意的清末歷史遺章為題,拍成一部混合紀錄與劇情的另類傳記片,由萬能老倌廖啟智出演這位壯志未酬的爭議人物,《浮世戀曲》金馬影后陳令智演他的女兒同璧。或許是緣份吧,同樣已移居瑞典小島的六十年代女星江青更特別為本片復出,擔任旁白。

紫荊 10

紫荊

  • 译名:
  • 类别:
  • 语言:

  紐約二零零一年,一位洋名為「紫荊」(李珺飾)的香港女留學生,正製作一部有關中國一子政策的紀錄片。九一一恐怖襲擊突然發生,她剪接室的窗下是已夷為平地的世貿中心,而她剛有了身孕……夏威夷電影節的克拉斯頓形容此片「泯滅了虛構與紀實,創造出一個同時魘著片中人及觀眾的時空,令這不加渲染的九一一後的紐約更貼近人的生存的困境」。

错爱 10

错爱

  见习护士慕容婉(袁咏仪 饰)与Benny(任达华 饰)邂逅,两人一见钟情,很快就走在了一起。岂料Benny原来是美国警方通缉的毒贩,只是利用慕容婉作掩护偷运毒品。然而慕容婉却爱得死心塌地,不仅决定与未婚夫分手,甚至怀上了Benny的骨肉。为了追随至爱,Benny抛弃一切来到了美国,然而Benny在美国同居女友妒火中烧,用诡计阻止了Benny与慕容婉见面,并骗光了她的财物一走了之。身在他乡又身无分文的慕容婉最终命运如何?

浮世恋曲 9

浮世恋曲

  杂志女编辑敏珍因看到挪威女电影演员莉芙·厄尔曼谴责香港**遣送越南难民回越南,决意写信给她,表达身为港人的观感。后来,敏珍与男友约翰因为移民计划起了争执;而她的弟弟佳俊因为女友文娴是一位失婚妇人,且比他大11岁,为免受歧视,决意移民澳洲。如碧努力调和家庭和社会的种种矛盾,在这中间,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想法。

澳门二千 9

澳门二千

  • 正片

吴仲贤的故事 3

吴仲贤的故事

  本片以吳仲賢的好友莫昭如的舞台劇《吳仲賢的故事》為依歸 (此劇曾在許鞍華的《千言萬語》中出現),再加上珍貴的歷史片段,與及節錄了當年的文藝青年吳宇森的短片作品《死結》,編織成一個香港民主運動歷史的印記。正如前中國勞工通訊國際總監羅賓門羅所言:如欲真正了解香港波瀾壯闊的七一大遊行的歷史根源和重要性,就萬萬不能錯過這引人入勝的電影。